为什么有些家庭不用味精、鸡精?
鲜,是咱们中国人烹饪时的第一追求,
【资料图】
因此,味精和鸡精这些能够提鲜的调料,
就成了大多数家庭的厨房必备品。
但是各种关于味精和鸡精
“有害”的说法层出不穷,
“做饭到底要不要放味精和鸡精?”
“味精在高温条件下会产生致癌物吗?”
味精到底是“害人精”还是“无辜躺枪”?
想必都是很多家庭纠结的问题……
今天就让我们来一一揭秘!
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,是一种鲜味调味料,鲜度极高,溶解于3000倍的水中仍能辨出,但其鲜味只有与食盐并存时才能显出。
鸡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和盐。另外还有糖、鸡骨粉、香辛料、鸡味香精、嘌呤、淀粉等物质复合而成。可见,味精是鸡精的原料之一。
味精与鸡精有何不同
① 生产方式不同:味精是发酵产品;鸡精是各种食物加工而成的调味品。
② 成分不同:鸡精的成分更加复杂,因此鲜度比味精高。
③ 作用不同:味精是一种增鲜剂,不能改变食物原有的味道;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料,既有味精的鲜,又有添加物的香。
最早关于“味精有害健康”的传言源于它的成分:谷氨酸钠。
于是很多人就觉得,这么“化学”的名字,加上“工厂合成”,一定不健康!
无论是美国的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(1959年),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(1987 年),或者是欧盟食品科学委员(1991 年)等各类组织,经过多次实验研究,都把味精在食品分类中归为安全类。
只有个别动物实验发现:在大剂量摄入下,对于某种非常敏感的老鼠可能会产生神经毒性。不过要达到这种效果,一个60kg的成年人,需要一次性吃下900g左右(差不多1公斤)的味精。
也就是说,除非你把味精当水一样喝,当饭一样吃,才有中毒的可能性。馆长相信应该没有人会这样做……
而且科学表明,做饭时添加味精不仅不会危害健康,适量食用对身体还有一定的好处!
味精能够刺激位于舌部味蕾的氨基酸受体,就能使人们感到可口的鲜味,从而使味精发挥增进食欲的作用,并且诱导消化液的分泌,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。
② 促进肝脏功能,净化血液
①味精进入肠道被吸收而分解成的谷氨酸,是人体需要的氨基酸之一,人体代谢谷氨酸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焦谷氨酸,在肝脏中参与糖代谢以及肝脏的解毒过程,降低血液中有毒的氨的浓度。
③ 改善大脑及中枢神经功能
焦谷氨酸还会在大脑中参与蛋白质及糖的代谢,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脑及神经中枢的功能。
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,在超过120℃的环境中,容易转变成焦谷氨酸钠。“焦谷氨酸钠会致癌”也成了“味精加热后致癌”传言的依据。
但实际上,科学研究表明,“焦谷氨酸钠”这种物质并不会致癌,所以这个“味精加热后有害”的传言也是站不住脚的。
不过味精加热变成焦谷氨酸钠后,“鲜味”会消失,等于味精最大的功能——提鲜的作用就没了,所以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,做菜时放味精还是建议:最后收锅的时候放。